排寒先決莫過於是足浴!
「排寒足浴」有別於一般足浴,有不同的技巧和目的,必須清楚掌握時間、水溫,才能有效把寒氣從身體排出來,否則花了時間心機,也沒有效果。
排寒足浴目的:
「排寒足浴」主要是排舊寒,舊寒即是已累積已久在體內的深層寒氣,「排寒足浴」是透過讓身體下半身慢慢加溫,啟動身體微循環,把深層的寒氣、毒素一層層(會有超多層的!)翻出來,然後從皮膚毛孔溶於水排走。所以「排寒足浴」最好是長期的習慣。
排寒足浴4大技巧
雖然半身浴效果最好,不過未必人人可以實行到,所以足浴是很好的選擇!
1. 水溫是關鍵
夏天使用37-39度溫水
冬天使用38-41度溫水
必須使用溫溫的水,以「腳不紅」為標準。腳紅了就代表水太熱了。水過熱會傷害到表皮,反而令體內的寒氣排不出來。感覺水涼了便換水。如果確認自己會持續泡,空間也許可的話,可以考慮添置一部恆溫足浴機。
概念是以「慢煮」的方式,讓寒氣和毒素慢慢地透過皮膚走出來。就像高溫火鍋,肉丸表面熟了,但裏面還是生的。如果高溫泡腳傷了表皮的話,寒氣反而走不出來,就即是花了時間,但並沒有排寒效果。
2. 時間不能太短
至少20分鐘,身體微循環才開始啟動。時間太短的話,身體還沒有能量把寒氣毒素推出來。30分鐘比較理想,大部分人會開始冒薄汗,感覺整個身體比較溫暖,這個時候,舊寒和毒素比較容易透過皮膚一層層排出來。
足浴的時間非常關鍵,時間太短,微循環不能啟動。
3. 蓋過腳踝已OK
不要糾結浸泡的高度,只要蓋過腳踝已經有效,當然泡到小腿肚最理想,因為一般虛寒體質的人小腿都會很冰冷,像我一樣!所以泡到小腿肚是很舒服的,不過如果手邊沒有高盤子,就先用手邊有的工具開始,建立起足浴的習慣後在添置也不遲。
4. 以冒薄汗為佳
一般20至30分鐘的足浴,身體循環開始啟動,便會微微冒出薄汗,這是正常而且是理想的情況,代表身體內的寒氣和毒素排出。如果汗太多,例如:衣服濕透,或者汗一大顆的滴下來,就要確保溫度合適下縮短時間,直到身體適應後,再慢慢增加時間。
蒸腳不能代替泡腳
最近流行蒸腳,市面推出了不少蒸腳機,還有蒸腳、蒸身店。讓我們來比較蒸和泡的分別吧!
蒸的優點:
- 快速暖身
- 操作方便,不用加一大盆水和倒水
- 溫度容易控制、及恆溫
蒸的缺點:
- 未能排出體內舊寒和毒素
- 如到店使用,每次需花費;或需要花費購買蒸氣機
泡的優點(符合上面4大技巧為原則):
- 啟動身體微循環,能翻起積累了好久的寒氣毒素(舊寒)
- 毒素可溶於水排走
- 免費
如果要認真排寒,亦即是要排舊寒,讓身體變健康,浸泡雙腳在水裏的足浴才有效。
毒素溶於水,水變色便是證明
進藤醫師有病人的泡腳水會變黃色。
我有一位客人的泡腳水會變白變濁,這就是毒素溶於水的證明。
不過這效果可能要持續足浴才會出現。水沒有變色也不用擔心,透過足浴,毒素也有出來的。
所以如果只是想暖暖身,蒸腳無妨。不過如果想認真排舊寒,改善身體健康,雖然有點麻煩,不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,我都建議利用足浴,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益處。
皮膚泡到發癢怎麼辦?
當泡腳習慣已有一段時間,可能有泡到發癢的情況出現,代表有大量讀素從毛孔排出,這是理想的情況,所以不用擔心,痕癢或身上只是過程,會過去的。建議可以用手輕輕抓癢處,幫助毒素更易排出來。日子有功,會發覺腳部皮膚會變滑變美。
3個執行心法,讓事半功倍!
1. 不要追求完美,手邊有什麼工具就用什麼,馬上採取行動,今天就做!
2. 把所有步驟簡單化,例如:不要在水裡加什麼材料,用清水就OK!
3. 做了就加分,沒有做不要扣分,一週泡一次也是 +1 分,慢慢建立起動力。
開始行動就對了!保持放鬆的心態非常重要,來一起加油!
延伸閱讀:
排寒人平常吃什麼?介紹5款超簡單日常暖養食療,美味健康全家都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