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跟著季節去排寒】夏天比冬天更要排寒?排寒後不再大汗淋漓,夏日更輕盈

很多人以為夏天天氣好熱,應該不需要排寒,錯、錯、錯!

不要誤會排寒等於令身體發熱,排寒意思是將身體裏積聚下來「對身體有壞影響」的寒氣排走,所以沒有令身體發熱,或者不適的意思。

其實夏天比冬天更加需要排寒!因為我們在夏天有更多機會吸入寒氣,例如:冷氣、凍飲、生冷,還有在冷氣地方穿短衫短褲。

只要寒氣吸入身體,就需要排走,因為身體需要恆溫,以維持36.5度,讓身體機能及循環在最佳狀態。所以如果夏天的生活習慣令我們接觸更多寒氣,那麼夏天比冬天就更加需要排寒,而如果一年四季都建立起排寒的習慣,就最理想了。

夏天排寒是抵抗「人為寒氣」

夏天冷氣横行,特別是香港,香港是有名的「凍」感之都,冷氣溫度是超越正常人類的舒適範圍。我們在夏天排寒是在抵抗「人為寒氣」,就是冷氣和冰冷食物如:雪糕、冷飲。每天吸入的是「新寒」,要當天排走才不會累積。

開始時可以慢慢做,不能每天做就隔天、或每週做,都比不做好,已經加分了!

新手排「新寒」3撇步:

1. 泡腳10-15分鐘,不換水

很多人覺得浸腳很麻煩,又要換水,又要加水,又要倒水,所以就以最簡單為目標,以開始浸腳這動作為目標,泡10分鐘或直至水轉涼,目標是不換水,希望減低難度,增加動力!

2. 盡量穿襪子 

不要壓力,只要記住可以的話盡量穿上襪子,在家裏就可以方便實行,外出的話,如果知道要到冷氣地方逗留長時間,就盡量選擇一對可以穿襪的鞋子吧。可以的話,睡覺時便穿上排寒襪,就我經驗來說,這是最簡便而且最直接做到排寒的方案。

3. 喝薑水

「冬吃蘿蔔夏吃薑」,夏天可以多吃薑。

以乾薑片放熱水用保暖杯浸焗,即可飲用。如果未能每日自製薑水,或如果覺得麻煩,就可以到超市買現成的薑茶茶包。當然新鮮製的乾薑水效果一定是最好,不過以簡單開始為目標的話,在未能自製之前就先購買市面上的茶包吧。

新手如果未能做齊三點,就因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做吧,最重要是踏出第一步!

大汗淋漓是身體「散熱系統」失靈

「許多人經常夜晚一身沒鹹味的虛汗,白天也動不動就一身汗,而且非常怕熱。越是怕熱的人,其實裡寒越盛。」- 台灣「李壁如」醫師

夏天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大汗淋漓,所以會比較抗拒排寒這個概念,而有趣的是,如果身體寒氣積聚越多,身體就會越覺得發熱冒汗,因為「散熱系統」失靈,一直把熱困在體內,所以台灣「李壁如」醫師說:「寒氣多就汗多。」而排寒可以訓練「散熱系統」來調節體溫。

如果排寒已一段時間的排寒族會明白(可能是你),排寒能提升耐熱能力,比較不怕熱。這不是因為我們怕冷,而是因為身體「散熱系統」運作正常,能夠自然散熱。

相反如果覺得特別怕熱,好大機會是寒氣鬱裡,阻礙運轉,影響散熱,更加必須好好排寒。

夏天保持健康的3個心法

心法 1 曬一下

夏天烈日當空,通常第一反應就是避開太陽或走入商場。當然不要去暴曬,但每日基本需要有日曬的時候,曬背就是非常好的自然養生法。可能排寒族會和我一樣,等車的時候會選太陽照射的位置,那就太好了,因為幾分鐘的日曬已經可以幫身體排點寒,超簡單!要坐辦公室嗎?放午飯時間到外面走走曬太陽就好了!

心法 2 動一下

夏天本來就要我們流汗排毒,這是自然之道。其實我也不喜歡流汗的感覺,而且排汗一段時間之後,會對汗水好敏銳,無論氣味質地都會隨着身體狀態改變。讓自己有機會流汗也是十分好的事。

您有恆常運動的習慣嗎?記得曾經有客人問我:「為什麼排寒已一段時間,感覺身體沒有什麼改善?」當中原因有很多,要看個人生活習慣及歷史,但其中一樣我覺得好重要,就是運動,而剛才提到的客人,她是零運動的。

我自己比較崇尚溫和至中等的運動類型,例如步行、爬樓梯、瑜伽、伸展、Pilates、重量訓練、運動單車、氣功等。您呢?

心法 3 忍一下

夏天排寒最重要是忍口!先不談什麼保暖排寒,忍住不喝進新寒氣已是好的開始。夏天也會進食比較多水果,因為感覺消暑,這也是另一排寒陷阱。吃進生冷就是消化系統受罪,而且喝冰水絕對不能消暑解渴。

祝福您有個清爽輕盈的夏天!

返回資訊